“如今灵异事件越发的频繁,我在青州厌次城时,就解决了好几次灵异事件,每一个邪祟都不低于四级危险源。”
“灵异复苏,邪祟在成长,但人类的力量却没有太多增长,长此以往,只怕控制不住邪祟,老百姓会因此大量死亡。”
“君侯,当细思。”
万穗的烦恼又多了一个。
他们的意思是要广纳贤才,将夏国阴官的数量增加,与特殊事件调查大队相辅相成,共同守卫这个国度。
万穗封了颍川太守、黄云县丞、东莱郡郡丞、泌阳城隍。
听说他们都做得不错,特别是颍川太守小顾,将手底下的三百阴兵训练成了精锐,在颍川消灭了一个二级危险源,救了几百个平民百姓。
但还不够。
夏国太大了。
十三州,辽东和西域,还有夷州,需要多少太守?多少郡丞,又要多少城隍?
这简直是个可怕的数字。
她问林西辰,自己能不能先表奏天道,封一些太守,下面的城隍都由太守各自分封。
林西辰笑着摇头,听着是不错,但那不就变成了东汉末年的诸侯皆列土了吗?
不行。
至少现在还不行。
林西辰跟她分析:太守乃两千石的高位,必须像顾篱慕那样战功赫赫的人才能担任,决不能随意表奏。
即便在东汉末年,诸侯们要跟朝廷表奏郡守,这个人也必须是察举的茂才,经过基层历练,或者本身就是大儒才行,绝不可能随随便便找个人就能担任高位。
那他如何服众?
他要是品行不端贪赃枉法又该怎么办?
要想建立一个新的阴曹地府又谈何容易,不能一蹴而就,只能慢慢为之。
何况历史已经证明了察举制的弊端,察举制的选人权在地方长官手中,地方长官出于私心举荐门生故吏、好友亲朋,甚至营私舞弊、朋比结党,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科举制便是隋唐吸取前人的经验,创造出的一个相对先进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万穗挠了挠头:“你的意思是让我开科取士?”
“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林西辰说,“但以咱们现在的能力,还没办法开科举,让人考城隍。”
万穗问:“不就是考试吗?这个还不简单?”
“当然不简单。”林西辰继续给她分析,“谁来出题?考什么内容?阴官可不是人间的官员,人间的官员考的是治国,但咱们阴间的官员考的是实力,更是人品。实力和人品缺一不可,甚至人品更重要,要有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