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蛋黄酥(2 / 4)

美人小吃店 银河灿烂 3424 字 1个月前

信,是薛令姜寄来。信中说道,她已经买下了一家绣坊,雇了七八个绣娘做事,来信也附上了账本以及经营的方向。

相比之下,京城的风气倒略微保守些,没见着那么多做事的女性。

月牙儿皱着眉,问江嫂说:“国朝律法,有哪一条规定不许女子作为招待的呢?”

江嫂答不上来:“这……好像也没有,不过都是老规矩,大抵所有店铺都是用的男子作为招待。”

“我家的店铺,规矩如何,自然由我来定。”月牙儿笑一笑,将日账收好,起身道:“放心,我自有分寸。”

人手一定,月牙儿便专注起店铺的装修来。

杏糖记是两层的店铺,原本是地地道道的京城建筑样式。可月牙儿想要凸显的,却是自家的点心来自江南。说来有意思,如今京中正流行南货,而其中最受追捧的,是“苏样”,即苏州的东西。

月牙儿私下里猜测,这流行“苏样”的风气,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是吴中繁华,所用之物多精细绝伦,受世人追捧;其二是吴地擅长刺绣,宫里御用的衣料,有大半来自吴地。而宫中最为得宠,又生育了太子的贵妃也是吴地选出来的淑女,因此她所用之物,大多是南货。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有所兴”。连天家都爱用“南货”,爱穿“苏样”。官宦人家,乃至小门小户,也都有样学样。姑苏所流行的种种事物,传到京里来,也必定会收到追捧。

月牙儿起先还没意识到这点,她还是来到京城之后才发现这一股追求“苏样”的风气。于是月牙儿索性用苏式园林的理念来改造新店铺。就是后来的宣传,也注重突出杏糖记是来自南边的点心。

既然定下店铺的风格基调,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改造了。为此月牙儿请了一班匠人,特地对二层小楼进行了一番改装,运用了苏式园林的理念,不追求对称的格局,而是在店里有意做了隔断。人行其中,自下而上,自左往右,几乎不用走回头路。

原本那班匠人看了月牙儿给的图纸,眉头紧皱,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做过这样式的店铺。可谁叫月牙儿出的钱足够多呢,匠人们只好拿出家传的本领姜月牙儿的图纸差不离的造了出来。

等到货柜摆进去了,花草树木也摆进去了,领头的那个匠人自己走了一遍,感慨道:“我打小就跟着爹爹爷爷学手艺,三十年了,这是我造过的最惊喜的店铺。”

他问清了杏糖记开张的日期,连声说:“到时候,我一定带着老婆孩子过来买点心。”

腊月初七,老天爷难得给面子,放了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