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台北地区,淡水与鸡笼(3 / 5)

的社寮岛(鸡笼屿)屏障了海口,挡住了东北风和海浪。鸡笼屿与台湾本岛的东侧航道只有100米宽,西侧航道只有600米宽,完全被火炮的射程覆盖,西班牙人在鸡笼屿建设的炮台封锁了航道,给舰队提供了安全的锚泊场所。鸡笼港在鸡笼屿内海一侧,有一片长公里,宽700米的方形内澳。因为没有后世的防波堤,内澳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建筑港口,现在西班牙人主要的港口是在鸡笼屿的内侧。除了方形的内澳,鸡笼内海还有一片长公里,宽200多米,折向西南的狭窄海湾,海湾里面甚至还有小海湾。不需要防波堤,这两座小海湾就是最适合建设海军基地的地方。

梅登惊叹于鸡笼优良的港口条件,在他们经历过的港口里,阿卡普尔科也不过如此。

守序叹了口气,“就是降雨比较多,即便是现在比较干旱的时代,鸡笼最多也就只有3个月不下雨。而且因为没有通航内河,鸡笼港没有向内陆的辐射能力。”

梅登:“已经很不错了,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没有内河对于军港来说并不关键,商业港口我们则有淡水。”

指着鸡笼屿,守序点头道,“我们所有的计划都要先从攻占西班牙的城堡开始。”

西班牙人在鸡笼修筑了1座三角棱堡,各尖角堡分别是圣奥古斯丁堡、圣安东尼奥堡、圣米兰堡,除了棱堡,鸡笼屿最高处的山上还有一座圆堡,至圣三位一体堡。军堡之下便是圣萨尔瓦多城,也即西班牙人在台北的主要居住地。

西班牙军堡的规模也只是比热兰遮城略小而已。西班牙人为了避开荷兰人控制的台湾海峡,他们从台东太平洋一侧北上,最早登陆的地区在台湾东北角,圣地亚哥港,但他们后来发现虽然圣地亚哥港能避西南风,但在东北季风期,圣地亚哥港完全不能待,港内白浪滔天。西班牙人很快便转移到了条件更优越的鸡笼港。因为读音接近,原先的圣地亚哥港便被当地人叫做三貂角。

西班牙人进入了台北后,因为他们的经济比较困难,经常吃不饱饭,偶尔来的马尼拉补给船他们的日子才会好过一些。因此有些士兵便陆续逃向荷兰人的控制区,一些西班牙失事船只的海员也陆续落到了荷兰人手里。因此守序现在手上关于鸡笼港的情报还算比较充分。

西班牙第一批在台湾登陆的军队有3个连240人,只有40白人,另有200名邦板牙士兵。

登陆的次年,马尼拉向台湾派出了庞大的增援部队,10余艘盖伦组成远征舰队,陆军则有500名白人和1200名土著。加上原驻守于台北的力量,西班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