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给我评分吗?我很沮丧,无心码字,决定躺平气死你们。
以下文字打卡凑数,什么时候评分上去了,我再补,哼……)
民国生活三:
在民国时期,因为汽车产业被外国人垄断,导致汽车的价格很高。当时的小轿车最便宜的也要1100大洋,普通的福特t型汽车2700大洋,卡车4000-5000大洋。
但是有一点其实需要指出,就是当时国外的汽车价格其实并不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家用轿车其实已经普及到了普通家庭。中国的汽车那么贵,纯粹是因为远隔重洋导致的费用增加、和洋买办层层加价的结果。
一、当年的外国汽车其实价格并不高
当时在中国只有少数富豪才能买到的汽车,在国外特别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其实已经成为了日常的家用品。那时美国的家用小轿车其实并不贵,很多工薪阶层都买得起。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汽车产业的流水线化工业大生产的结果。而其中一种革命性的车型,就是廉价的福特t型车。
说到福特t型车,了解汽车发展史的朋友肯定不陌生,这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1908年开始批量生产的轻便型家用汽车,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流水线装配的汽车。而正是由于新技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导致它的售价极其便宜,而且使用成本极低。它的革命性意义,其实并不亚于今天的新能源汽车。
1.福特t型车非常便宜
在1913年生产之初,t型车的起初售价就是850美金,比起同期与之相竞争车型的2000-3000美元的售价,可以说是真正的物美价廉,因此迅速抢占了不少市场。而这还不算完,随着规模化的量产,流水线的威力逐渐体现了出来。
到了1920年代,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能扩大,该车的生产成本已经降到了300美元,而最终售价也随之降低到525美元!这种只是竞争对手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