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2 / 3)

比言语更打动人心的是铁一样的事实。

面对等着进场打工的可怜人们,再心冷的墨农子弟都会被那朴素真诚的“谢谢你”所彻底打动——俗称,绷不住了。

而在解决了大刺头后,南方的织造业以乘火箭的速度快速进化,这才有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塔夫绸所需要的脱胶技术。

“纱、绢、缣、锦、素罗、斜绮……”刘瑞在约雅斤把袍子摸了七八遍都没能说全衣服上有几种材质后终于揭晓了完整答案:“单层的就已价值不菲了,更难得的是袍子所用的所有衣料都是复合层的。”

“复合层?”

“就像是贴纸一样把好几层衣料合成一层。”刘瑞让郑谨拿了件和马王堆汉墓所出土的丝织物十分相似的里衣,只见那料子薄得足以透光。

“不叠层的话,这衣服就和纸一样美丽脆弱。”大汉步入平稳期后,关中的新贵学着彻侯购入丝衣,结果发现衣服透得能见隐私,只能裁成外套充样。

可充样的外套容易勾破。

西汉的丝织品和现代的高定般突出一个“我很娇气”,所以不骗普罗大众。

若不是像皇帝那样把绸缎穿成日抛品,就得养个专业绣娘、浆洗工来“伺候”这些珍贵布料。

而在古代,技术人才是很值钱的。

长此以往,丝织品的受众开始下降,连皇亲国戚都难以忍受这种材质的报废率。

直到民间搞出布料的“贴合”之法,把丝织品和丝织品,丝织品和羊绒贴成一片布料才保住养蚕的诸多饭碗,让贵人继续为其买单。

“你要是嫌外面太花,可以把里子翻出做素雅之姿。”

约雅斤按刘瑞的意思把外袍翻面,果然较之前者显得低调高雅,沉稳贵重。

“不仅好看,而且还十分保暖。”因为怕安息那边不死心地拆开分卖,所以刘瑞还来了波厉害操作:“里面填了上好的鹅绒,冬天的晚上也能感到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