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2 / 3)

要说那把阳陵县的茶馆经营得有声有色的信乡长公主真是个秒人。

为了捧皇兄的场子,同时也为报复那群碎嘴的读书人(尤其是鲁儒)。这名公主在阳陵县的太学府与最大茶馆外建了可挂数字的公告栏,定期更新各大学派的支教人数与在边境的学生人数,美其名曰是“扬君子之德,以教庶民”。

并不想支教的某些学派:“……”我可谢谢您嘞!

这下好了,某些自持背景够厚,看不起皇帝给的三瓜两枣的学派不得不为先师立下的人设奔走授课,狂做义工。

没办法,好面子与道德绑架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古人玩起这个可比现代人要熟练得多。

同时也残忍的多。

有了信乡长公主的“火上浇油”,边境,亦或是说边境南部与外二环的先生才多了起来。毕竟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肯定是把财产与妻儿安置到安全的地方。

同理,读书人这种还算稀缺的人才资源肯定要监视一二,免得再出中行说般的超级汉奸。

“不加分又如何?你在这儿守着,好歹是有边境军户的优惠。难道要为加分而让妻儿在这儿继续受苦?”虽然在刘瑞登基后对边境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可在世人眼里,这个地方实在是太苦了。

苦到除了大灾之年,没有人会北上寻求一线生机。

可悲的是,历史的气候周期不会放过每一个民族。

农耕民族的崛起史(大一统时代)与游牧民族几乎是重合的。同理,天灾降临时,北方的牲口也是大片大片的饿死——毕竟牲畜是吃草料的,而不是吃空气长大的。

旱季与寒冬来临时,没道理谷物不生而牧草尚存。

“哎!你说咱咋这么命苦啊!好不容易分到田地,结果孩子又得放弃辽西的加分优惠,这……”疤脸的男子痛心疾首道:“这不是挖我的心吗?”

“呵!这就叫挖心的话,那以前的人都不活了?”疤脸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