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立场鲜明、调转枪口的文章一登出,如同在烈火烹油的舆论战场里,又浇了一瓢滚烫的热油!
《星岛日报》编辑部内,总编看着送来的左派报纸,冷笑连连:“嚯!这帮亲共的报纸跳出来唱红脸了?
想拉拢那个东洋小子?
演得还真像那么回事!
以为别人看不出来他们的伎俩?
哼,想趁机收买人心罢了!
可惜啊,小林天望这次得罪的是我们整个港岛的报业,就凭他们那几支笔,保得住?”
《东方日报》的记者更是,在当天下午跑马地的酒吧里嗤笑:“嘁!什么开放包容?
装什么国际主义战士?
左派报纸那点小心思谁不懂?
还不是想借小林天望当敲门砖?
拉拢过去当个工具人使唤?
天真!现在谁不知道小林天望是众矢之的?
他们贴上去,也不怕沾一身腥?
等着看戏吧!
看他怎么死!”
《明报》某位专栏作家,则在私人聚会上摇头:“此举倒是‘符合’左派的一贯统战做派,但选在这个风口浪尖,未免显得功利性太强,吃相有点急。
而且…未免太刻意了些。
难道真指望一个日本人被他们感动?
不过是在这场舆论混战中又增添了一个搅局的角色罢了。”
普通市民的反应也更加分化。
有的觉得左派说得挺有道理,媒体确实太霸道;
有的则觉得左派不过是在找理由拉拢人,目的不纯;
那些坚定的《龙jump》粉丝则大感快意,认为终于有“大报”出来主持公道了。
左派报纸的逆势发声,和右派媒体的持续炮轰,这两派看似对立却又共同炒热了新闻的报道,很快被整理成简报,送达了港督府。
港督府的书房里,麦理浩爵士放下手中的报告摘要,又拿起那几份反差巨大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