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惊弓之鸟(2 / 3)

逆水行周 米糕羊 2307 字 1个月前

走向白旗飘扬的营地。

有人带头,陆续跟随的人也多了起来。

一旁,旁观的宇文维翰见着如此情形,心中有些激动:这可是主动投奔的人哟,可见官军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此战,官军俘虏了数万敌兵,如何处置这些俘虏,成了宇文维翰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这么多俘虏,留着就要消耗大量粮食,还得分兵看守以防有变,麻烦得很。

即便吸收一些俘虏补充兵力,还会剩下许多人,若运回国当奴隶卖,首先距离鸭绿水太远,需要派兵押送,期间也要消耗大量粮食养着,一样很麻烦。

那么,不如杀光算了,以免后患,然后用首级堆京观,彰显我大周王师赫赫军威?

对此,宇文维翰拿不定主意,几位行军总管也有不同意见,长史王頍则建言放人,以彰显大周王师赫赫军威。

这主意听起来有些可笑,因为把这么多俘虏放回去,等同于放虎归山,高句丽马上就能将其组织起来,立刻又有了数万大军,今日之战,仿佛白打一般。

如此一来,大周王师何以在高句丽军民心中树立“赫赫军威”?

然而王頍有说法:释放俘虏,可以动摇高句丽军民抵抗之心。

首先,高句丽军民对周国敌意甚重,即便其中有中原遗民,却因为与中原隔绝百年,并无故国之念。

如果杀俘枭首筑京观,以此恐吓、逼迫高句丽军民,必然适得其反,使得高句丽军民奋力抵抗。

他举例:魏、燕交锋,参合陂一战,魏军获胜后坑杀四万燕军降兵,要以此削弱燕国国力。

后来,魏军攻入燕国,兵临燕都中山,连番激战,中山始终不下,城中军民穷途末路之际依旧拒绝投降,理由就是参合陂之战,魏军杀降。

于是魏军又多花了数月时间,平添许多伤亡,才最终攻克中山,本来这是可以避免的。

所以,王頍认为,即便官军所向披靡,却没必要杀俘虏立威,但留着这么多俘虏也麻烦,为长久计,不如任其离去,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日一战,火炮的威力彰显无遗,这些高句丽俘虏,亲眼见识了何为绝对悬殊的力量对比,火炮给他们带来的恐惧,已经印在心中。

这些俘虏跑回去后,必然会被高句丽重新编成军队,他们只会将火炮的厉害传扬开,让更多的军民心中胆颤的同时,丧失斗志。

打,打不过,还可能会死在战场上,投降的话,不会被坑杀,不会被枭首筑京观。

那么对于普通士兵和百姓而言,即便不喜欢周国,但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