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慰问丰沛乡亲(2 / 3)

今上是高皇帝的皇长孙,而非嫡长孙,非孝惠皇帝子嗣。”

“孝惠皇帝驾崩的早,没有留下子嗣,自然而然由高皇帝的皇长孙继位。”

“我听家父提及过,当初咋们沛县老人曾在醉酒之后请求高皇帝册立孝景皇帝为太子,可惜未被高皇帝采纳。”

“孝景皇帝自幼是在咋们沛县长大的,沛县乡老自然希望大汉天子是一位对沛县有感情的天子。”

刘邦未与吕后结婚前,便与曹氏有着关系。曹氏在沛县生育了刘襄的父皇刘肥,因为种种原因,刘肥在沛县待过好些年。

“景”是刘襄在追尊刘肥为帝后,给刘肥拟定的新谥号。

在沛县官员与百姓的期盼中,刘襄的御驾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沛县众人虽说有多名老者见过刘邦的天子卤薄仪仗,可当时刚刚天下安定,国弱民贫,根本无法与今日刘襄的出巡阵仗相提并论。

“臣沛县令泽,恭迎陛下大驾。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沛县县令立马跪伏在停下来的刘襄御驾前。

“恭迎陛下大驾,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沛县众人也跟随着沛县县令一起山呼万岁起来。

“免礼。”刘襄沉声说道,缓缓拉开车帘,走下了马车。

刘襄一如惯往的亲自搀扶起跪伏在御驾旁的几名年纪最长的老者,并俯下身子帮他们拍打掉腿部的灰尘。

吓得几名老者诚惶诚恐,连忙摆手,直呼不敢。

“高皇帝起于沛县,孝景皇帝生于沛县,沛县的诸位乡亲便是朕的长辈,对于朕这个晚辈,诸位乡老不必过于拘谨。”刘襄朗声说道,来缓解众人的拘谨。

虽说刘襄在沛县众人面前没有摆天子架子,但刘襄终究不是刘邦,众人丝毫不敢对刘襄失礼。

刘邦四十八岁时才起义,五十四岁才称帝,可以说在沛县生活了半辈子。

沛县人与刘邦是真真切切有感情在的,加上他们熟知刘邦的秉性,知道刘邦不会责罚他们。所以他们在刘邦面前放的开,敢与刘邦勾肩搭背的喝酒,敢与刘邦坐在一起吹牛逼。

看着众人拘谨的模样,刘襄心中叹了一口气,脸上依旧堆满了笑容,拉着县三老上了御驾嘘寒问暖。

这一日刘襄宴请沛县父老乡亲,宴席上与父老乡亲有说有笑,多次给老者敬酒,俨然一副晚辈模样,毫无帝王架子,将众人感动的痛哭流泣。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当初刘邦在沛县与父老乡亲开怀畅饮时,乡民们召集沛中儿童一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