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时曾设鼓于庭堂,使民击之以进谏,称为“敢谏鼓”;舜时设木于道旁,使人书之以谏言,称为“诽谤木”。
不过纳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触犯)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对于进谏的臣子来说,遇到从谏如流的英明君主固然有幸,但大多数情况下,犯颜直谏的行为往往被视为“逆龙鳞”,而有触忤贬官、下狱、杀头甚至灭门的危险。夏桀囚杀贤臣关龙逢,商纣剖心忠臣比干,吴王夫差剥皮诤臣伍子胥,即是先例。
批评君主的过失,就好比触犯“逆鳞”,只要君主有一丝不满和猜疑,臣子即刻便要遭殃,这生动反映了君主专制下臣子的谏诤之难。谏诤之臣为了使自己的谏诤之言能被接受,既需要敢谏的胆识,又需要善谏的智慧。
广开谏言之路是刘襄来使自己不犯昏庸的一个措施,但专门的谏言机构同样很重要。
汉承秦制,并非全盘照搬,对其也进行了增删。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为郎中令之属官,掌论议,有数十人之多。但大汉开国后,对于谏议大夫一职并未设立,到了武帝时期才又设置。
如今既然要听取谏言,就必须有专职的谏议机构。谏议制度对于过于集中的皇权,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任何个人既理性有限,又有人性弱点,若要使皇帝能够满足公共事务的要求遵行民意和天道,就要有一套监督约束皇帝的制度,以弥补其个人缺陷。
接下来刘襄便要开始在百官中筛选合适的人选,既要有年轻气盛,心怀正义感的后进官员;又要有心如明镜,出剑则见血的官场老臣。
曲周侯府
自从皇帝亲自来嘘寒问暖后,太医署的太医便倾巢而出,呆在曲周侯府内帮助郦商调养身体。
自此曲周侯府就没有安静下来过,每日访客络绎不绝。谁都看得出来郦家是皇帝眼中的红人,郦寄有着位列三公的潜力。
每日登门拜访的宾客几乎都被管家给婉拒了,也只有驷钧、申屠嘉之流的大人物才领其前往郦商病榻探望。
最后太医们受不了那帮每日骚扰的宾客了,认为他们的医疗成果都被这帮无耻之徒给破坏了,要是到时候皇帝怪罪下来,他们就有苦说不出。
于是太医们联名给皇帝上了份奏书,请禁外人探望曲周侯郦商,病人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调养身体。
刘襄看到奏书后,自然是欣然同意,于是立刻起草诏书,曲周侯府终于安静了下来,太医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