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骑砍(2 / 3)

行礼。

“免礼。”刘襄颔首淡淡说道。

“谢陛下。”工匠们起身恭敬道。

“离斤、风冶。你们俩人每次都能给朕一个惊喜啊!”刘襄笑着走近离斤和风冶说道。

虽说如今大汉已经利用土高炉炼钢,提高了钢的产量,可钢还是比较稀缺,离斤和风冶呆在这里主要是负责巡查其他工匠铸刀,避免不必要的钢材损耗。

谷烩/span“臣两人只是尽自己的本职,为我大汉的强大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担不起陛下夸赞。”风冶恭敬道。

“不必妄自菲薄,你两人打造的雁翎刀,朕很满意,我汉军装备这雁翎刀,战力比之前强大几倍,你两人有大功。”

“尔吴越之地的铸造技术和造船术独步大汉,你两人要将你们所掌握的铸造技术传给少府其他工匠,提升少府工匠整体的铸造技术。”刘襄笑着说道。

风冶和离斤两位工匠的铸造技术分别承袭风胡子和欧冶子,是吴越之地的著名铸剑大师。

自古以来,吴越之地的铸剑艺术便冠绝天下,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所铸造的兵器不仅精美,而且实用,天下有名之剑十有八九出自吴越之地。

春秋之际,吴越两国的铸造工艺主要用于士兵手中刀剑的制造。实际上,深究其因,促使其铸造工艺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基于两国在诸侯争霸中的实际作战情况。

当时的吴越地区,地多林莽,所处非常偏远,战车在这一地区几乎没有用武之地,而军队实力当中装备完善齐全是必不可缺的。

因此基于当地实际情况,基于所处客观条件,吴越地区军队主要是以步兵士兵为主。不仅如此,配合装备军队特征,吴越两国对于士兵的培训也是多关注击剑水平。

随着时间的发展,各国统治者发现因为刀背厚实,劈砍较剑更为有力,杀伤力比剑更强,且不易断折,合乎步、骑兵战场格斗的需要。故而战刀逐渐成为士兵的标配兵器,而剑只有身份高的人才可以配备。

“臣一定尽力帮助其余工匠提高锻造技术。”离斤和风冶恭敬道。

“你们这个雁翎刀应该是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吧?”刘襄开口问道。

“回禀陛下,我们最开始是学习匈奴人的弯刀,但我们发现弯刀的刀刃太短,命中率不高;弯刀对于骑兵来说是趁手的兵器,但对于步兵来说,用起来反倒不如直刀,因而放弃了弯刀。”

“接着我们又尝试加厚刀身,延长刀刃,在刀刃的弧度上下功夫,浪费了许多钢材,才研制出了雁翎刀这个成功的战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