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
“何人?”晁错好奇道。
“北平侯张苍!”李兄一字一句的说道。
“张苍!”晁错惊讶道。
“哈哈!晁兄你每天不过问政事,埋头苦读,此事已经天下人尽皆知了。”李兄笑着说道。
“张苍师从大儒荀子,又担任过前朝的御史,对法家学说倒不是特别有成见,看来陛下不打算拘泥于黄老之学啊!”晁错缓缓说道。
“怎么了?我们的大才晁错动心了!”李兄调侃道。
“陛下在诏书上都说了些什么?”晁错急切的问道。
“我就猜到你会动心的,今天陈老宣读朝廷诏令时,我专门手抄了一份。”李兄笑着说道,从袖子里掏出一块锦帛,可见这李兄也是家中富裕之人。
“让我看看!”晁错一把抓了过来,仔细观阅了起来。
李兄笑而不语,看着陷入了沉思的晁错。
“好!看来我晁错的机会来了!”晁错笑着说道。
“要不要我去给陈老说一声,让他到时候把你推荐给郡守,以你的才能,长安必有你晁错一席之地。”李兄笑着说道。
“算了!颖川乡老一向不喜我晁错,我平生就你一个好友,估计陈老也不乐意向郡守推荐我的。”晁错沉声道。
晁错属于那种自我主义者,做事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懂人情世故,在颖川郡一直不受人欢迎。
“那晁兄你打算如何?”李兄问道。
“陛下不是设立了常科与特科两种方式嘛!我晁错自有治国良策献给陛下,保证能让陛下提起兴趣。”晁错胸有成竹的说道。
“那就好!我先告辞了!晁兄写好策略后,我可代为交给郡守。”李兄说道。
“好!”晁错点了点说道。
“告辞!”李兄拱手一礼转身离去。
待李兄离开后,晁错开始思绪起来,他究竟写什么策略比较好,大汉这么多郡,和他抱有同样想法的人肯定不在少数。
“有了!就写这个!”晁错灵机一动,拿起毛笔在竹简上写了起来。
长安丞相府
大汉各郡县想通过特科得到皇帝赏识的人不在少数,这些竹简良莠不齐,自然不可能让皇帝陛下一一过目。
于是这个审阅治国竹简的任务就落在了左右丞相身上,由左右丞相先进行筛选,选出上等策略呈给刘襄。
“北平侯,你来看这份策略,此人文采上佳啊!只是这言辞有些犀利,与我朝当前的方针相悖啊!”驷钧拿着一份竹简递给张苍说道。
“哦?让老夫看看!”张苍好